依據調查局的新聞稿,指揮中心發布額外增加400例「校正回歸」個案,已在記者會中清楚說明原委,媒體亦詳盡報導,調查局並無情蒐必要
另外,2020年全年,台灣防疫有成,失業率相較於各大經濟體,得到很好的控制,加之國際間於疫情之年,對台灣資通訊產品需求暢旺,台灣經濟成長率、製造業指數、外銷訂單皆交出亮眼數據。若刺激計畫奏效 美國實體經濟得到提振,必然會推動國際間工業生產、基礎建設原物料的價格,據此背景,台灣雖然在去年防疫有成,實體經濟未受嚴重打擊,但大宗原料商品價格的抬升,會讓國內許多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利潤縮減。
而另一面,自金融海嘯以來,各國對銀行業加強監管,巴塞爾協定亦對銀行資本適足率要求提高,此次銀行業反而能夠有充足的流動性來應對與緩衝。筆者認為,此次台股修正係屬國內黑天鵝事件引發的盤勢動蕩,台股近期雖有逐漸收復失地的可能性,但依照筆者上述一系列分析,長期大盤再次向下修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由於擔心(政府)打壓,很多菲律賓人不會表達他們對杜特蒂的觀感。」 孔德說:「掃毒戰和暴力製造的恐懼依然存在。(中央社)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任期即將進入最後一年,面對明年將登場的總統大選和反對陣營批評,杜特蒂在南海議題呈守勢,但可望在掌握執政優勢下,加緊建設爭取民眾及地方勢力支持。
由於菲律賓憲法規定總統任期6年,不得連任,杜特蒂任期將於明年6月底屆滿。馬尼拉當局的掃毒戰和人權紀錄雖然備受人權團體抨擊,但在菲律賓民眾眼中,並非評價政府施政成果的重要因素。民主剛果人民得知尼拉貢戈火山噴發後,收拾好行李準備撤離家園|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盧安達方面則表示,已經有超過3500名剛果人跨境。
」 這位主管說,熔岩可能流往基伍湖(Lake Kivu)沿岸。Chiraba表示:「熔岩正在流動但速度並不快,在這個階段我們不認為有人會因此受傷,但我們無法確知是否如此相較於漢人社會,原住民獵人的生活既單純又環保。動社敢如此把環境破壞的責任賴到無辜的一方,被指控的無辜方更可以回敬: 「全台2250萬漢人,如果沒落實自律回報、監測及總量管制自己的碳排放量與環境衝擊,恐怕台灣不久就會破壞殆盡。
」從環境的專業而言,這個回敬才是真正有事實根據的。因為他們把野生動物保育的原罪,全部栽贓到最不應該為此負責的族群上。
我們無法理解,享受現代文明生活便利、帶給地球高環境衝擊足跡的動社,有何道德制高點可以帶著整個社會來指責原住民? 動社也向《中央社》表示:「全台約700多個部落,如果沒落實自律回報、監測及總量管制,恐怕一般類野生動物不久就會被打成保育類」。蔡總統在5月20日特赦獵人王光祿,根據《中央社》報導,動社表示:「總統蔡英文特赦原住民王光祿應是考量王光祿上有老母,但原民部落仍應有謹慎的自律機制,否則就只能靠法律來他律。」 動社這句話是何種意涵?直白的意思就是說,國家只是可憐你所以才特赦你,你還是有罪,以後原住民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律,到時候就不要怪法律又要來制裁你。獵人普遍收入低,不會經營企業甚至小生意,而土地利用普遍又受到最嚴格管制。
因為整體的釋憲結果,固然不能說全無進展,但仍然是充滿對原住民文化的錯誤認識,尤其部分大法官把環境權與原住民族文化視為相互對立的關係,更是加深過往的族群刻板印象。算原住民獵人倒楣,在殖民霸權壓迫下沒有足夠的話語權來流利地為自己辯護。文:戴興盛 5月7日原住民狩獵大法官釋憲案公布後,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原住民社群內的傷痛、無奈與低氣壓。獵人在工作之外最主要的日常活動,就是在山裡走動,不會像漢人一樣到處開車去吃喝玩樂,甚至坐飛機到國外旅遊,或擁有大資本進行大規模開發活動。
他們從不出國旅遊,不要說出國,連到外地玩、度假的次數都很少。況且,若台灣今天有哪個地方(如台北市)的野生動物太少,這問題到底是漢人造成的還是原住民造成的?到底是棲息地破壞、還是狩獵,應該為台灣部分地區的野生動物保育問題負責?這答案非常明顯。
前幾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的言論,就再次印證了這件事。或許這也就算了,一般人只要稍微理解這壓迫關係的無理,至少也懂得在此傷痛的時候不宜多說話。
即使是談到台灣社會很在乎的野生動物保育議題,他們對野生動物的利用,基本上是以碳中和、不耗費額外地球資源的方式處理,相較於漢人社會的大魚大肉,或甚至是號稱最環保的有機食物,都要耗費許多地球環境資源來生產(包括現在威脅環境最大的溫室氣體),認真追究起來,獵人毫無疑問環保太多了。大家本來寄望,理應更尊重多元文化的大法官會議應該引領台灣社會走出這無理的壓迫關係,但可惜的是,大法官的整體決議並沒有往前走多少。但動社仍秉持其一貫的立場,持續用壓迫性的言論,在特赦案宣布的敏感時間點,繼續用沒有事實基礎的罪名來指控原住民。這種言論,就是赤裸裸的殖民霸權壓迫主義。獵人普遍不擅中文,也不擅長社會論述,長期以來只能靜靜地挨打,還有不斷承受不合理法令所遭致的牢獄之災與恥辱。從生產到消費的每一環節,原住民獵人都是台灣社會裡對環境衝擊最小的一群人
從生產到消費的每一環節,原住民獵人都是台灣社會裡對環境衝擊最小的一群人。況且,若台灣今天有哪個地方(如台北市)的野生動物太少,這問題到底是漢人造成的還是原住民造成的?到底是棲息地破壞、還是狩獵,應該為台灣部分地區的野生動物保育問題負責?這答案非常明顯。
」從環境的專業而言,這個回敬才是真正有事實根據的。動社敢如此把環境破壞的責任賴到無辜的一方,被指控的無辜方更可以回敬: 「全台2250萬漢人,如果沒落實自律回報、監測及總量管制自己的碳排放量與環境衝擊,恐怕台灣不久就會破壞殆盡。
獵人普遍收入低,不會經營企業甚至小生意,而土地利用普遍又受到最嚴格管制。我們無法理解,享受現代文明生活便利、帶給地球高環境衝擊足跡的動社,有何道德制高點可以帶著整個社會來指責原住民? 動社也向《中央社》表示:「全台約700多個部落,如果沒落實自律回報、監測及總量管制,恐怕一般類野生動物不久就會被打成保育類」。
他們從不出國旅遊,不要說出國,連到外地玩、度假的次數都很少。即使是談到台灣社會很在乎的野生動物保育議題,他們對野生動物的利用,基本上是以碳中和、不耗費額外地球資源的方式處理,相較於漢人社會的大魚大肉,或甚至是號稱最環保的有機食物,都要耗費許多地球環境資源來生產(包括現在威脅環境最大的溫室氣體),認真追究起來,獵人毫無疑問環保太多了。」 動社這句話是何種意涵?直白的意思就是說,國家只是可憐你所以才特赦你,你還是有罪,以後原住民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律,到時候就不要怪法律又要來制裁你。算原住民獵人倒楣,在殖民霸權壓迫下沒有足夠的話語權來流利地為自己辯護。
這種言論,就是赤裸裸的殖民霸權壓迫主義。獵人在工作之外最主要的日常活動,就是在山裡走動,不會像漢人一樣到處開車去吃喝玩樂,甚至坐飛機到國外旅遊,或擁有大資本進行大規模開發活動。
獵人普遍不擅中文,也不擅長社會論述,長期以來只能靜靜地挨打,還有不斷承受不合理法令所遭致的牢獄之災與恥辱。大家本來寄望,理應更尊重多元文化的大法官會議應該引領台灣社會走出這無理的壓迫關係,但可惜的是,大法官的整體決議並沒有往前走多少。
因為他們把野生動物保育的原罪,全部栽贓到最不應該為此負責的族群上。相較於漢人社會,原住民獵人的生活既單純又環保。
前幾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的言論,就再次印證了這件事。但動社仍秉持其一貫的立場,持續用壓迫性的言論,在特赦案宣布的敏感時間點,繼續用沒有事實基礎的罪名來指控原住民。文:戴興盛 5月7日原住民狩獵大法官釋憲案公布後,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原住民社群內的傷痛、無奈與低氣壓。蔡總統在5月20日特赦獵人王光祿,根據《中央社》報導,動社表示:「總統蔡英文特赦原住民王光祿應是考量王光祿上有老母,但原民部落仍應有謹慎的自律機制,否則就只能靠法律來他律。
因為整體的釋憲結果,固然不能說全無進展,但仍然是充滿對原住民文化的錯誤認識,尤其部分大法官把環境權與原住民族文化視為相互對立的關係,更是加深過往的族群刻板印象。或許這也就算了,一般人只要稍微理解這壓迫關係的無理,至少也懂得在此傷痛的時候不宜多說話
」 Photo Credit: 黃毓純攝影 幾年前,凌性傑曾編選了二魚文化的《2018臺灣詩選》,在〈序文〉中提及在生活的角落中,「尋覓聲音、意象、結構、意義兼備的作品」。「我有觀察到,詩的語句腔調很可能幾十年前還存有協調性,但散文太難了。
凌性傑表示,十年前的選集類似舊版重出,如今呈現在讀者眼前的《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則像是創作生涯回顧。」 談及如何看待十年前與如今的自己,凌性傑回答十年前的自己有著較多的堅持與原則,「面對生活和寫作都是,因此就比較龜毛、包袱也比較多。